每日經濟新聞
今日報紙

每經網首頁 > 今日報紙 > 正文

連鎖藥房中報發“減速”信號 來聽三位從業者如何說

每日經濟新聞 2025-09-04 22:27:14

每經記者|陳星    每經編輯|張海妮    

過去15年,我國藥店行業迎來了跨越式發展。公開數據顯示,截至2009年底,全國藥店數量為38.14萬家,藥店市場規模突破1531億元;截至2024年底,全國藥店總數已突破68萬家,平均每萬人擁有4.6家藥店,遠高于日本和美國的水平。

如今,此前高速狂飆的藥店行業,已出現“減速”甚至停滯跡象。公開數據顯示,2024年,全國關閉零售藥店約3.9萬家,零售藥店數量首次進入負增長階段;2025年第一季度,全國藥店凈減少約3000家。

在2025年中報中,有上市連鎖藥房企業也明確傳遞出暫停擴張的“減速”信號。

例如,老百姓(SH603883,股價17.46元,市值132.71億元)2025年中報顯示,截至今年6月30日,老百姓上半年凈增加門店108家,其中加盟門店凈增加305家,直營門店凈減少197家。對于2025年的開店計劃,老百姓管理層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,2025年公司計劃開店1000家,主要是加盟門店,并且以老店轉加盟為主。

在此背景下,近日,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采訪了三位藥店從業者,通過聆聽他們的“故事”,來感受連鎖藥房行業到底是如何在“減速”。

以下為三位藥店從業者自述全文。

某上市藥房企業董事長自述:去年行業實際關店數量比3萬家多一倍,未來還會繼續關店

如果說各行各業都是“一條河”,互聯網正在或已讓這些河流改道。其他行業“改道”,可能會讓流速更快、效率更高。但對于藥店行業來說,這條河道已被改造得差不多了,從有生意到沒生意,區別就在于有沒有流量經過我們。

我進入這個行業已經快30年,把企業做到了頭部。但你看財報就知道,即便是頭部企業也逃不過席卷的“減速”浪潮。

前幾年,藥店行業的關鍵詞是擴規模,大家都在買店、開店,好像誰落在后面就輸了。我所在企業也做過幾次收購。

實話實說,大家一開始并不想拼價格、拼速度,但資本進入行業后,它們帶頭高價瘋狂收購,幾乎可以說是不計成本。在這種情況下,上市公司和中大型連鎖藥店都坐不住了。實際上是被裹挾進去,因為你不收就會被它(資本)收走。這種情況也催生了藥店數量的泡沫。那幾年,很多人開藥店并不是為了賣藥,而是為了賣藥店。

現在,沒有誰再去刻意擴規模,因為大家都明白靠規模取勝這條路已走不通了。認清這一現實后,最先停下來的是買店。那些資本主導的連鎖藥房現在想賣店也賣不出去,因為之前的收購成本太高。

去年以來,全國連鎖藥店門店首次出現絕對數量的下滑。從明面上的數據看,去年全行業3萬多家藥店關門,但實際上遠不止這個數。這跟現在的大環境有關,如果1家藥店關掉了,這家藥店半年內可保留經營資質,這期間換址重開,經營資質可繼續沿用。因此,很多藥店實際上關門了,但暫時還沒有注銷資質。所以,這3萬家是指已注銷經營資質的藥店,但“店沒了,證還在”的藥店數量遠超這一數字。據我估計,去年實際關店的數量要比3萬家多一倍。

從橫向比較的維度來看,國外藥店密度基本是5000~6000人支撐1家藥房。按照此比例,國內有30萬~40萬家藥店屬于正常水平。但現在藥店數量接近70萬家,這意味著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藥店會關門。今年就可以看到,還會有大量藥店關門。

除關店外,藥店還有別的辦法嗎?目前來看,沒有治本的辦法。不管是產品多元化也好,做私域流量也好,還是增加客戶黏性,只能說大家還在努力嘗試。以前,業內老板聚在一起討論的是怎么發展,現在討論的是怎么活下去;以前討論怎么賺錢,現在討論怎么減虧。

藥店還是門好生意嗎?在我看來,已經不是了。

某區域連鎖藥房老板自述:線下賣藥反哺線上,關店或是目前能找到的最有效辦法

我所在的連鎖藥店和另一家連鎖藥房,應該算是本地規模最大的藥房企業。但現在那家企業已經破產,我們已經關了很多門店,今年還要繼續關。

去年到現在,我們一共關了大概120家門店,現在還有600多家店,今年下半年預計還得關。虧得沒辦法了,去年忙活一年凈虧了2000多萬元。今年到目前為止,勉強能維持盈利,但這不是因為賺得多了,而是把“包袱”丟掉了一些。

線下藥店生意不好做,跟線上平臺沖擊有很大關系——我們在線上賣得越多,虧得就越狠,只能拿線下賺的錢去彌補線上的虧空。

舉個例子,很多在線上銷售的藥品都是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在銷售。比如,太極藿香正氣液,我們的進貨價在14元左右,要求的零售價是29.8元,但線上賣多少呢?促銷期間能賣到2元。也就是說,賣一盒就得虧12元。三九感冒靈也是,進貨價在13元到14元左右,線上經常賣4元、5元。這些產品都是流量產品,銷售規模大,賣得越多,我們需要填補的虧空就越大。

此外,平臺抽成和配送費要拿走我們差不多15%的利潤。扣掉人力成本、租金成本、運營成本等后,我們的毛利率原本在20%左右,再扣除15%,可以算算還有多少錢可賺。

在我所在的省會城市,消費者線上買藥的習慣,比三、四線城市或鄉鎮更普及。據我了解,后者這些地方很多同行的線上訂單占比只有5%~6%,甚至更低,但我的線上訂單占比超過20%。

現在,大部分上市藥房的毛利率水平也跟我們差不多。如果把成本控制得好一點,前者貼牌的自有品種比較多,也許毛利率可以到7%~8%。

前幾年,大家還在積極想辦法,包括提倡專業化、慢性病服務等。但再專業的服務,也擋不住這種低價攻勢。

現在,賣店這條路也行不通了。之前行業并購風氣最盛時,資本的收購價可以給到銷售額的1.7倍左右,比如銷售額是10億元,出價可達16億~17億元。但現在沒有值錢的藥店,賣店這條路也走不通。

關店可能是目前能找到的最有效辦法,什么時候能重新賺到錢了就不關,賺不到錢就一直關。據我估計,未來三到五年,全國的藥店數量就能回歸到40萬家左右,去年關了3萬多家,今年估計關得更多。

某省行業組織負責人自述:行業經過近15年高速發展,很多人沉浸在高速發展慣性中

比起藥店老板,我不在一線,但站在距離適中的位置觀察,更能看清行業變化。

藥店行業之所以還有發展,一個很重要原因是現金流比較好。但實際上,它的純利潤已下降到一個匪夷所思的狀態。幾家代表性上市公司純利潤率在1%~3%,也就是一年賣1億元,純利潤也就約200萬元,做得特別好的,純利潤也就在600萬元左右。

接下來,我認為,這1%~3%的利潤率水平也很難保住,這會導致什么?會出現大量連鎖藥店關店,以我所在省份為例,去年全省大概關了6000家藥店,今年應該更多。

我把藥店經營者分為三類:第一類是上市公司群體,它們是資本市場的公眾公司,牽涉到的問題非常龐雜,因此它們“必須活下去”;第二類是中等規模的連鎖藥房,這些店還在積極探索、想辦法、找原因,一邊關店“瘦身”,一邊努力做好經營;第三類就是干到哪天算哪天,實在干不下去就撤退的小微型藥房。

行業從向上到向下,回頭來看,其實是個很清晰的過程。但在高速發展時,往往看不真切,只有回頭看才后知后覺。

我認為,這個過程中有幾個因素麻痹了大家的判斷。首先,2017年流傳的“處方外流”消息。此消息一傳出,整個醫藥流通行業一片歡呼,資本也是沖著這個利好才進入藥房行業。到2020年左右,“處方外流”的技術通路已經跑通,但處方出不來。這時行業還在等,期盼著醫藥進一步分家,但到2024年,大家意識到這個利好很難兌現。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行業沒有盡快轉變品類結構,仍保持原有的經營方式。

其次,前幾年大家度過了一陣非常態的紅利期,誤以為那種狀態可以持續,沒有認清真實情況。

最后,大家“用藥賺錢”的習慣已根深蒂固。如果2019年有人說“賣藥會賺不到錢”,大部分人會反駁:“藥品怎么可能會沒錢可賺?!”行業經過了近15年高速發展,很多人沉浸在高速發展的慣性中。這是最難改變的,一旦有過成功的經歷,就會按照慣性不停地走下去。

今天來看,如果問我行業高速狂奔是得益于從業者的能力,還是時代紅利?我可以肯定地回答,是時代紅利。行業里肯定不乏有能力的人,但更多人是在吃時代紅利。最害怕的是,他們還誤把這種吃時代紅利帶來的發展,當作靠自身能力的結果。

2024年,全國藥店數量絕對值下降,這是20多年來頭一回,大家這下終于看明白了,藥店數量向下走是必然。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,是應該去調整過度飽和的藥店數量。

目前,藥品零售行業已進入結構性增長的新階段,不再是過去全行業普漲、靠規模擴張驅動的粗放式增長。

封面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

如需轉載請與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聯系。
未經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
讀者熱線:4008890008

特別提醒: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,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,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
藥店 企業 中報 連鎖藥房

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

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

0

0

国产午夜精品理伦片,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,欧美一级一级a做性视频,亚洲国产色精品三区二区一区
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|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| 亚洲一级高清在线观看 | 尹人香蕉99久久综合网站 | 一区二区日韩成人动漫 | 亚洲A∨中文字幕色 |